文章

顯示從 4月, 2008 起發佈的文章

準備明晚上母親家

圖片
Ms Chan將跟我上媽媽家食飯 所以今日晚收工後周圍去 看看有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孝敬一下老人家 去過C!ty'super, Marks & Spencer, 西田,百佳等等等等等 不過,最後也買不到什麼東西, 還是西餅比較隱妥 自己卻買了illy豆和和新的袋子:p 晚餐在翡翠吃了滬菜,大家都覺得還是上海/江浙的好吃! 晚上媽媽打來問是不是明晚一定要上去吃晚飯 因為,原來對家的長女過身了 媽媽怕Ms Chan會受驚 Ms Chan說沒大不了,而我也覺得沒什麼可以怕, 所以維持回家的計劃 小小年紀就自我了結生命 畢究對她的母親,對家人的傷害非淺呀 記得上星期回去食飯, 走的時侯對家的太太說她的女兒沒有回校 同學,老師也不知她女兒的去向 而當日早上就有一個女子跳樓 警察還拿著照片上來問我的妹妹會不會認識那個人 因小妹膽小,不敢看那些相片 不然我也不知將要會考(現已進行會考)的小妹造成什麼打擊 當夜我和妹妹都對這位太太說死者不會是她的女兒 而太太也頗相信, 可惜這位母親經已永遠失去跟女兒相見的機會了

理順土地供應復建居屋 以防樓價茘升害慘市民 (明報) 04月 19日 星期六 05:05AM

我反對興建居屋,因為居屋成本高但質素不高 政府既蝕地價亦蝕興建成本 復建居屋將打擊剛回穩的樓市 若政府再來一個八萬五,香港即玩完 ----- 理順土地供應復建居屋 以防樓價茘升害慘市民 (明報) 04月 19日 星期六 05:05AM 【明報專訊】根據政府公布的最新數字,本港房屋施工量持續減少,這必然導致樓價上升,為免重蹈當年的覆轍,政府有責任理順土地供應,以免出現樓市泡沫,損害市民生活和衝擊社會穩定;政府也應 該再度研究恢復興建居屋,協助買不起貴價私樓的夾心階層置業安居。 勾地制度 推高地價埋禍根 政府公布今年首季私人住宅單位施工量只有300伙,是04年第三季有數據以來最少的一季,而落成取得入伙紙單位1000個,則是去年第二季以來最低,較去年第四季的6100個減少83%。 本港新建私人樓宇持續減少,已經成為趨勢。以去年為例,施工私人住宅單位1.29萬個,是1997年以來的新低數字,較1998年施工量高峰期的3.53萬個單位,減少逾六成;落成數量去年只有1.05萬個單位,是 1972年有紀錄以來的最低數字。地產界人士估計,今年新樓動工和落成量與去年相若,以本港平均每年可吸納約1.7萬個新落成單位計算,若供應持續向下,則已落成貨尾或興建中的5.2萬個私人住宅單位,很快就會被消化掉。 本港部分地區的樓價,去年已經上升接近30%,根據運輸及房屋局 的數字,實用面積介乎400至700方呎的私人住宅單位售價指數,在07年1月至10月已達103.8,逼近1998年的105(1997年樓市最高峰時為 153.4)。市民供樓負擔方面,當局認為國際公認的合適按揭入息比例為三分之一,現時本地按揭供款佔入息比例30%,與1997及1998年分別74% 及51%的水平仍有一段距離。總的而言,目前政府認為樓市現狀完全無問題,對此我們不予苟同。如果政府認為住宅單位售價指數和市民供樓所佔入息比例,要回復或超過1977、1998年的水平,才算有問題,就是不負責任的想法,因為如果如此,許多市民的生活已經被供樓負擔或高租金壓得透不過氣來了。 既然本港樓宇供應緊絀之勢底定,政府不能再迴避問題,應該研究採取措施,以防問題惡化。恢復定期賣地,恢復興建適量居屋,應該是政府的研究方向。 部分地產發展商認為,勾地制度是導致土地供應不足、推高樓價的原因,政府則堅持政策沒有問題,因為只要發展商出價合理,應該沒有...

被遺忘的...朱古力

圖片
除了Louis Vuitton 人離鄉賤, 物離鄉貴 其中一個原因可能係人們願意用多d去買外地的東西,從中拾當地的一些經歷,一些故事 這亦是以前一個老細我地呢d "sales" 仔講過既推銷技倆: 不要只向顧客硬銷你的商品多好 要向你的顧客編織一個故事,從故事去提高顧客去購買你的貨品的機會 我覺得係呢方面做得最好的是Canon,Sony(可能因為佢地07年的業績太差了),Sony也不再hard-sell了,可惜教我這個道理的Exxxn.... 這Chocolate 是我在Zurich 的超6級市場見過的. 當日因為要去意大利了, 所以我和鄒仔都趕緊用盡所有零碎的瑞士法郎, 雖然我想買這精美的朱古力卻後悔放棄了打開一張紙幣的誘惑 今天,我再c!ty super重遇它,當然毫不猶豫地把它買下 (當然, 那個"物離鄉貴"的詛咒在我身上應驗了)

器官移植聯絡主任 築起生命重生之橋 醫管局傑出員工系列 (明報) 04月 18日 星期五 05:05AM

器官移植聯絡主任 築起生命重生之橋 醫管局傑出員工系列 (明報) 04月 18日 星期五 05:05AM 【明報專訊】「這工作是橋樑,給喪親家庭勇氣,去作出一個困難的決定。」器官移植聯絡主任黃嘉慧的工作,位處一座來往生與死的橋。身為器官移植聯絡主任,黃嘉慧每收到醫院傳呼,便代表一條生 命結束,以及另一條生命重現曙光。她的工作是勸服死者親屬,在限時內捐出死者有用的器官,讓另一條生命重生。 死者多沒捐贈卡 家人難決定 「唔想傾。」「你走啦!」要中國人捐器官,拒絕總比答應多。現時全港只有4個器官移植聯絡主任,黃嘉慧說,最初主動申請這職位,是因為自己一直在腎科工作,見到病人每天都要飽受洗腎之苦,等換腎遙遙無期,希望自己可以勸到更多人捐器官,但做下去才知是何等艱辛。 據她觀察,有條件捐出器官的遺體,九成都沒有器官捐贈卡,而一般人亦不會貿貿然向家人交代「身後事」,表明死後願意捐器官,故死者家人與她見面,霎時間亦難以作出決定,「家人都驚佢會痛,又怕佢貪靚,唔鍾意留低疤痕,每個人都未死過,真係唔知死後會點」。 怕痛、怕唔靚,其實都是掩飾傷心的藉口。多年來,黃勸服過不少人捐出親人器官,救回不少生命。她說,最可喜的,是自己從未讓任何決定捐贈的家庭感到後悔,相反,曾有人因未能及時決定而抱憾,「試過有人遲鰦,器官已經用唔到,家人最後反而唔開心、後悔」。 10年,黃嘉慧見盡悲歡離合,她最記得一個日本 年輕人,在港旅行不幸發生意外,父母、兄長不停在他身邊道別,旁邊的護士都哭了,她強忍情緒,向死者家屬說出來意,家人沒半點猶豫便決定把孩子的器官捐出,包括心、肝、腎、皮膚等,令10多個病人受惠,「我好意外,日本捐贈器官比率很低,但他們竟然答應,而受惠者更全是香港人」。 港人慢慢開放 捐器官續增 去年有超過1500人輪候器官捐贈,但獲捐腎只有58個,肝28個,肺5個,心1個,加起來不足100個。但黃說情已在慢慢改變。以前與10個家庭傾捐器官,最多只有2至3個答應,但現在會有起碼4個家庭爽快答應,「我睇住香港人對這件事慢慢開放和支持,我唔覺失望」。 醫管局 不時會舉辦康樂活動,讓器官捐贈或受惠家庭一起參加。能看到兩方家庭都可以脫離悲傷,而受惠者亦可以健康、快樂地生活,黃嘉慧一臉自豪,「我感到自己工作的意義」。 (系列一) 明報記者 謝凱瑩

26歲了

圖片
今天是我的生日 一早去同Ms Chan上班,遇上了預科時的英語老師Ms Lee 佢問候我,我又問候一下佢 自從同Ms Chan一起上班以來見過不少中學時的老師了 好彩都算有交代(至少無學壞,right?) Ms Chan係路途中送我一份生日禮物 好貴重...雖然好開心,不過...下次唔好啦,留番d錢錢讀Master呀 公司同事都攪左個生日會, 係呀 我地都有生日會架, Supervisor四左個明目藍莓蛋糕 老細仲送左份小禮物俾我, 真係... 點解呢個老闆咁好人架...... 收工Ms Chan一早到左我家煮野晚餐 有人係屋企等我返黎仲煮埋飯真係好 日日都係咁仲好 :p 佢送左一張生日卡俾我 而我又提議不如攞番張佢01年俾我既生日卡一齊睇 係幾得意既一件事黎架[LHS:2008 vs RHS:2001] 而且愈來愈覺得呢D事先係最貴重,比任何事物來得珍貴喔 飯後仲有甜品,wow... 好彩第二日唔使返工.... 多謝今日同我講過生日快樂的人,係因為你地仲記得我既生日呀!! 次序分別係: Ms Chan, Hanny+V+Eric+Charles, Alan Ip, Tina, Alen哥,僧侶,Cammy仲有同事們Tommy, Chekin, Michael, Eva, Kitty[SM], Rice, Rosa, Amy, Shing etc. 仲有就係o係 Facebook 既friends, Charles, Rex, Ian, Michael Wong